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赵莉莉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徐莹2021/9/29 22:03:25
你好,本次培训费用交错了,我误买了张学习卡,请问怎么退款啊
李迎迎2021/3/2 13:53:46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吕明瑜2017/8/27 9:42:37
你好,调研问卷提交时,显示您的请求带有不合法参数,已被网站管理员设置拦截!怎么办?谢谢!

TA的资源详细

未来最有可能被淘汰的4种老师,你在其中吗? 丨

参加人数:48 发布者:赵莉莉 时间:2017年05月25日
        第一类: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术的老师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可能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
        以PPT为例,每所大学、每间教室里最常见的技术恐怕就是PPT了。可如今,PPT即将成为高等教育技术界的“恐龙”,未来十年有可能死亡或消失。20年前的创新如今早已是“创旧”,老师如果不走出心理舒适区,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就可能会被时代的步伐甩在后面。
        第二类:不懂得终身学习的老师
        伴随“互联网+教育”的风起云涌,新的教学形态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IBM网站一份名为《个性化教育》报告所写,“新的数字化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创造出来,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技术在教育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今在课堂和讲座上,传统的‘粉笔+说话’的授课方式逐渐被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所取代。”
        那么,“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毕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百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师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慕课正在推倒大学围墙,“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第三类: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老师
        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呢?已经开博多年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谢谦表示,“希望通过博客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它成为课堂的延续。”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合并重组,“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普遍。校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隔一定距离,让分布在不同校区的师生在课堂之外难以“面对面”沟通。而“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
        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社区,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第四类:只传递知识而不会设计学习过程的老师
        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说:“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后记
       看到这里,也许你可能会问: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海量教育资源触手可及,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真的会被“电子教师”淘汰吗?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带来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师的职业反而会更加重要。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地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觉练习的习惯,绝不是冰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或其他移动终端所能教的。
        尽管教师地位永远不可替代,但老师们也应该有危机意识,只有时刻“充电”,坚持学习,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麦可思研究  2017年5月12日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李姣2017/6/4 23:38:59
任何工作不与时俱进都会面临淘汰的,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淘汰的应该是心中没有学生,不具备奉献精神的老师

回复

< 上一页1下一页 >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