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郑州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2:19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宋猛2018/9/21 10:30:21
郑州老师!我是沈航机械电子工程2017年毕业生,在这遇见你,好意外啊。
小明2018/4/29 8:07:45
你好

TA的资源详细

大学文化需注入新理念

参加人数:116 发布者:赵莉莉 时间:2017年12月15日
  “国民之魂,文化予之;国民之魄,文化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化小康则更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放眼中外,大学历来是文化建设的首善之区与核心腹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大学应该主动突破那种将文化只是作为陪衬和装饰的视域局限,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空前重视的力度、历史纵深的广度,通过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来加强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树立补足短板的精准视角,新时代的大学建设也应该如此,高校内涵式发展中最绕不开的短板就在于大学精神的构建、大学历史的挖掘、大学文化的创新。相比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易于以显性指标来量化的目标,文化传承与创新常常陷入一种尴尬中的境地——人人都喊重要,却永远被排在工作末尾。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时光的砥砺,更需要格局的构建。只有学校从上而下每个人共同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深刻认识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乃至每一个校友举手投足间都承载着文化时,文化建设方才有茁壮成才的土壤。当“人人都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被树立,而不是将其仅仅看作是学校几个部门的内部事务,文化建设方才有持续的动力。当持续提升师生在文化建设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他们浸润在文化中,达成对学校、对社会、对时代的认可,始终保持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激情,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外围的可有可无的需要时,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高校文化建设的高度也影响着整体社会文化建设的高度。高校人人具备强烈的文化建设意识,还能将这种文化意识带到其他社会建设事业之中,对校园外的文化小康建设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也对社会其他领域和群体做好文化小康建设的榜样和示范。所以,大学文化建设既需着眼校园,更需胸怀天下。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高校文化建设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民的精神强大,强国的目标函数也必须涵盖文化强国这一重要变量,现代化则更不能缺失文化的现代化。这一点对于青年一代而言更是如此,正所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大学作为青年人才和精英分子的集中培养地,应该在新时代清醒地意识到,文化作为软实力,是一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比拼中不可或缺的实力元素,新时代的大学须锁定新征程视野,从强国和现代化的新征程目标视域来树立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理念。

  具体说来,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容设置方面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主体,充分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一切优秀文化的育人功效,以渗透嵌入转化的方式,实现好文化强校的“润物细无声”目标,助力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在具体手法上,大学应该思考从挖掘身边的文化资源入手,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时空导向,盘活文化存量,也就是开采高校办学多年的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持续深入地运用学校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事迹,以史载道,赋予自身校园文化以独特的价值底蕴和时代内涵。可以通过课堂、讲座、纪念日等多种活动形式,在宣传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话剧、微电影、音乐剧等文艺活动,塑造校园精神图腾;通过书籍、视频、校园风景设计等多种载体,强化校园文化符号。同时还要注重提振文化增量,充分利用新理念、新媒体和新话语做好新时代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宣传,以浓郁的先进文化氛围营造,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宿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11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信息


< 上一页1下一页 > 共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