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郑州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2:19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宋猛2018/9/21 10:30:21
郑州老师!我是沈航机械电子工程2017年毕业生,在这遇见你,好意外啊。
小明2018/4/29 8:07:45
你好

TA的资源详细

制定人才政策必须量体裁衣

参加人数:1372 发布者:郭文凯 时间:2017年12月26日


 如今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各种人才政策纷纷出台,仔细研读这些政策却会发现它们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一,各地的人才政策存在同质化现象;其二,在政策设计中存在人才布局结构扭曲现象。那么,这种政策安排在具体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知识生产需要一个适宜的知识梯度

    盲目攀比使得各地的人才招聘条件没有区分度。

    不少地区都要求引进两院院士、 、 等顶尖人才。但,这些地区真需要这些人才吗? 科学史研究早已揭示:知识生产的条件非常苛刻,并非简单地聚集人、财、物,就能立竿见影地产出所期待的成果。

    这是因为知识生产需要适宜的知识梯度与制度环境的支撑。

    所谓适宜的知识梯度,是指引进人才的知识梯度与当地现有的知识梯度必须匹配。如果差距太大,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在操作层面落实。马斯克与扎克伯格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发挥不了现在这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与当地的知识梯度差异太大,缺乏有效支撑,任何精彩想法都很难实现。

    知识的有效生产从最初的好想法到最后的落实,是一个知识梯度逐渐下降的过程。爱因斯坦只需要提出相对论,至于验证这个理论是其他知识梯度的人才来完成的事情。

    因此,引进人才前一定要测评自身的知识梯度,这样才能避免一窝蜂式地“哄抬物价”。区域间的知识梯度平台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建设才能跨越。对于人才而言,最适合当地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否则,对双方来说都是浪费。

    人才政策错位是地区发展匹配的最佳选择

    盲目攀比的人才政策也是不负责任的懒政行为。生态学有一个概念叫生态位,即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区域间生态位重叠,这样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按照美国生态学家R.L.林德曼提出的能量流动规律:系统中存在十分之一定律,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这个规律构成了群落中的数量金字塔的稳定结构。根据能量流动规律,我们既要有适量的顶尖高级人才提出设想与蓝图,还要有大量基础型科研人员的支撑,否则,高级人才是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

    因此,各地的人才政策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施行这种错位政策,如今年5月武汉市率先推出人才的“户籍新政”,把落户门槛降低到人才基准线水平,西安、长沙、郑州等地也随之跟进。这些区域也成为这轮人才竞争中的最大获益者。

    人才政策应避免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

    任何一个区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其资源总量都是有限的,一旦人才金字塔的顶层结构过于庞大,而底层结构通过人为控制而逐渐萎缩,那么,这个金字塔的结构是无法维持长久的。因此,在人才的生态链上也需要符合最基本的生态学规律。就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中,要有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一样,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生态结构失去平衡。

    客观地说,即便从世界上找来最好的11位足球明星组建国家队,这支队伍也拿不到世界冠军,因为缺乏次一级水平梯度的大量足球人才支持,导致这些大牌球员由于缺少竞争性支持而能力下降,科技界也是如此。

    根据生态学的能量定律,可以得出知识传递的递减规律,即拥有初级知识的群体总量决定下一级知识群体的规模,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这个比例在1%-10%之间。举例说,一所大学的 与专任教师数量之间就存在着这个关系,目前国内顶尖大学这个比例在2%-8%之间,其中清华大学的比例最高,为7.8%。

    客观地说,这一轮区域人才争夺战,将直接决定未来各区域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与影响力。因此,人才政策的制定必须量体裁衣,落后地区尽量采取错位人才政策,利用现有的资源吸引到 自 己最需要的人才,对于那些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的区域来说,需要避免仍旧迷恋所谓的“高大上”人才而产生的倒金字塔型人才结构。


来源:《文汇报》作者:李侠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张海红2018/3/23 11:23:36
人才政策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各地的人才政策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

回复

王雪洁2018/2/9 17:43:09
引进两院院士、 、 等顶尖人才离我们单位还是很遥远的梦想

回复

王雪芹2018/1/29 16:27:14
人才培养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但是需要各方面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其他政府部门的合力才能做到“无缝衔接”。

回复

刘琼2018/1/19 13:50:57
什么是人才?符合规格和标准的人才怎么培养?各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怎么努力?

回复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共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