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杨金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4:16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吕薇2020/8/11 11:34:02
我的课付了款,才知道可以结束,怎么办
吕薇2020/8/11 11:33:35
我的课选错了,怎么修改?急!谢谢!

TA的资源详细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好基础保障

参加人数:301 发布者:王雪 时间:2018年05月28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举起奋进之笔,谱写得意之作,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交出满意答卷。

  立足新时代新形势,充分认识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新方位,站在新起点,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使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并对教师队伍建设予以特别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都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好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队伍。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息息相关,必须紧随新时代要求和新形势变化深化改革,从而为实现强国梦、为实现教育事业新跨越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要实现《意见》提出的未来5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关键是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对1578万名教师的有效治理。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可以说,教师人事制度是不是公平、合理,有没有真正起到竞争和激励的作用,能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答卷,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和重要。

  第三,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做好教师人事工作的客观需要。围绕每个历史阶段不同的中心任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多次推进,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存在不少瓶颈障碍和硬骨头。例如,受严控总量限制,各级学校都面临编制难题;岗位设置、收入分配等政策文件已出台十多年,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依然整体偏低,工资待遇总体水平不高;等等。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要紧抓机遇,迎难而上,把教师的美好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密切联系教育和教师工作实际,着力破解教师人事工作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回应教师的新期待,让教师们有奔头。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切实抓好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重点任务

  新时代要实施新任务,作出新作为。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抓准广大教师最盼、最急、最忧的心声,积极回应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切,推出硬招与实招。

  第一,创新编制配备管理,优先保障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合理的编制配备标准和管理制度,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工作基础。

  为适应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意见》提出了创新编制管理的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在整个事业编制内部,盘活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在教育系统内部,加大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实行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一些省份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适应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也要在原有暂行办法基础上予以修订,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提出明确要求,同时积极推动研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为适应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要求,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研制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

  第二,优化岗位设置管理,着力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岗位设置与人员编制、岗位聘任、职称评审、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密切相关,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优化岗位设置管理是系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

  要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相衔接。研究实行县域内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推动县域内同一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鼓励地方设立周转岗位,解决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中因过去“评聘分开”做法造成的中高级教师有职称没岗位的问题。同时,修订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由高校按规定自主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推动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管理,切实满足智力、人才密集的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

  第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大力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职称制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成就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激励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指挥棒。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打破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要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将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要加强聘后管理,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切实解决职称晋升后的职业倦怠问题。研制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按岗聘任,同时做好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与服务。研制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正高级职称,考核评价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学校有更多自主权,让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更宽广、更通畅。

  第四,完善地位待遇保障,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让教师成为受人尊重、让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是永葆教师职业生命力和吸引力、增强教师荣誉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意见》首次确立了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制订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今后各地为公务员发放考核奖、增加津补贴等应该统筹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大力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让更多乡村教师受益。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完善适应高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维护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真正落实总书记的要求,让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聚焦抓保障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教师人事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为推进教师人事工作提供了理论武器和重要法宝,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用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争取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领导是否有力,工作基础是否扎实。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单靠教育部门难以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保障县域内教育部门在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方面的统筹配置权限。应以目标为导向来推进工作,将有关要求细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第二,切实转变观念,强化优先保障。《意见》的出台,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热切关心和殷切期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工作重心从重视学校硬件建设转到软件建设上来,从强调计划管理转到治理服务上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编制、岗位、职称等问题,最后都归结到待遇问题。各级政府要完善支出保障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保障,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第三,加强调查研究,鼓励先行先试。完善的政策和科学的方案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各地要加强实地调查和政策研究,切实摸清当地教师队伍基本状况,准确把握教师人事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政策实施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按照《意见》要求,提出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推进举措,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政策要完善,计划要周密,实施要认真,工作要过细。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立足省情、市情、县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试验探索,先行先试,形成成熟做法,发挥引领作用。

  第四,稳步推进改革,确保发展稳定。教师人事工作事关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全局,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来,成为推进改革的主力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突破旧的体制束缚和思维模式,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是否有利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否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作为判断改革得失的检验标准,保证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四期。作者:赵静(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待遇与社会保障处调研员)
(本资源为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教学交流,如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信息


< 上一页1下一页 > 共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