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汤华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没有留言内容

资讯

新工科建设助力新时代发展

点击数:2719 评论数:9 发布者: 汤华 时间:2018年04月04日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进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实施。这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和高层次工科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立足新时代,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等7大战略、制造强国等12个强国目标。深入实施这些战略任务,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迫切需要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从未来发展、交叉融合、工程师地位等方面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时代建设新工科,需要站在国际前沿思考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美国国家先进制造计划”“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相继提出,引发各国高等教育管理者与研究者的思考。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工程学院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广泛调研,提出未来20年需要主动作为的十大愿景类议题,形成“未来计划”,启动协作式工科加速器项目,吸引和培育专注于改革与融合传统学科知识以解决工程问题的人才。我国高校自当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新职业发展的需要,探索新工科发展理念、新工科建设范式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唯有面向未来,心系社会,主动肩负造福人类、塑造未来的使命责任,方能逐步形成引领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新时代建设新工科,需要面向复杂现实思考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将人类知识划分为学科,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学,而现实情境中的工程问题并不遵循学科的分类逻辑。过去一百年来的诺贝尔奖各个奖项中,就有41%属于交叉学科的创新与突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深度调整,需要工科专业进行相应的布局和调整。“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都离不开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发展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农”“工文”“工管”交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具有跨学科、跨产业、跨界别整合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新时代建设新工科,需要从培育大国工匠的角度充分考虑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逐年递增,已跃居世界之首,但从比例结构来看,我国高校中工科学生占比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统计显示,我国高校中工科类学生所占比例已从20年前的40%以上(部分年份超过45%),下降到当下的1/3左右。工程师社会地位不高、工程行业前景欠佳、工程职业吸引力不足,使得一些年轻学子逃离工科,选择金融等热门行业,使得大量制造业企业存在“用工荒”现象。加快建设新工科,既需要切实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也需要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唯有让工程师充满职业自豪感,让工程科学与技术事业充满阳光,方能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吸引力,吸引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
   在我国技术与产业发展历经追随、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阶段,汇聚力量、主动作为,分类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意义非凡。由教育部认定的这些新工科综合改革项目和新工科专业改革项目,从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专业更新改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协同育人与实践教育改革、新兴工科探索、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国际化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必将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期待,中国的新工科探索与实践,能向全球工程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吴迪2018-05-29 09:46:20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做出的积极应对。

回复

周利涛2018-05-25 13:18:26
面向复杂现实思考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等营造了新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氛围。

回复

杨晓妹2018-05-24 14:52:06
新时代建设新工科,需要从培育大国工匠的角度充分考虑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这句话说得好!

回复

贾鹤鸣2018-04-27 19:59:34
新时代的新工科建设工作必将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

回复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