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崔立功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5:12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崔立功2016/11/28 13:01:15
你好
崔立功2016/6/27 20:10:52
加油,房子毁了,家还在!

TA的资源详细

正视“男教师荒”催生的男孩危机

参加人数:229 发布者:崔立功 时间:2017年06月02日
孩子多被女性家长带大、学校教师几乎都是“娘子军”……由于普遍成长于女性行为范本为主导的环境下,在基础教育中,部分男孩展现出内向、柔弱、胆怯等性格特点,甚至出现过早被边缘化的现象。(5月31日新华网)

  “女性行为范本”是父亲和男教师角色缺位造成的一种教育成长环境。具体到学校层面,就是教育层级划分直接造成教师性别比例的男女倒挂。高校教师处于这个教育层级的第一阶梯,幼儿教师处于最底阶梯,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从第一阶梯向下层阶梯呈现逐步减少趋势,且跨度越来越大。

  儿童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尚未成型,模仿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学习的最主要方式。当女性教师担任学校教育主导的时候,势必容易造成男孩成长的女性化。加剧该进程的,还有就是男孩在安分守己和心智成长上有比女孩慢的天然缺憾,以及女教师特有的性格取向,如此男孩极易被边缘化,在大多场合只能为女孩充当“配角”,靠边站。

  天性和特长长期遭受忽视、压抑,使得男孩在“优秀”的女孩面前自觉低人一等,自信力和自尊心受挫。男孩与生俱来的诸如果敢、刚毅、活泼、热情、担当等人格以及心理上的刚性因素便渐渐走失,以致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憾,导致“男孩危机”。

  破解男孩成长女性化和“男孩危机”,理论上应当从根源上治本,这也是不少人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原因。但现实的困境是,收入和面子铸就了“男教师荒”。传统观念里,男性在养家糊口上被赋予更多的责任,这决定着他们要尽可能地选择高收入、体面的职业,而中小学和幼儿教师受教育阶层影响,他们的工资待遇同样处于阶层底层。所以想要提高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除非大幅度提高其工资待遇,而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此举意味着要动摇甚至打破几乎固化的教育阶层。

  正门被堵,当然只能开“偏门”,目前不少地方走的是增加师范男生招生委培指标之路。然而遗憾的是,地方政府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坚定,步伐略显蹒跚。比如近年福建、河北、山西等多省先后推出“男生免费师范教育”,但男师范生招生指标多控制在500人内,中师学校依然是“美女如云”。

  有人说,政府既然在做,就不必求全责备。可是师资建设耽误一年,就可能贻害一代,孩子的成长怎么能坐等政策慢慢觉醒,稳中求进?平衡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性别比例,等不及也耽搁不起。

  解决之道不仅需要政府“马上就办”的快速反应,更需要地方政府在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委培上释放更大力度。当务之急可以考虑通过压缩女生招生指标、降低男生录取门槛等方式,吸纳更多招生地男生接受师范教育,进而快速稀释“女性行为范本”造成的学生教育成长环境的单一性。
来源:搜狐教育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赵海霞2017/6/13 9:05:39
男教师荒的问题在一些高校或一些专业还是比较突出,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端正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职业。

回复

赵正伟2017/6/12 15:53:29
非常同意王老师的观点,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表现出一种怕承担的态度,因为害怕承担,很多活动都取消了,这样的思想和行为传导到学生身上,后果是可怕的。

回复

李黎2017/6/12 15:49:05
针对‘男教师荒'主要有四点: 第一:待遇低 第二:中国传统观念幼教里好像就没有"男阿姨"一说 第三:缩小女生师范比例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第四:体制不健全造成人才流失

回复

尹志聪2017/6/12 14:59:20
这个现象应该说的是中小学生吧。在高校,男性教师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回复

< 上一页1234567...2829下一页 > 共 1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