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李怀强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4:26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李怀强2018/4/27 10:18:24
洪成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高教比较研究 高教外事管理研究 民办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管理研究和教育外事管理研究 电 话:010-58807156 Email:chwhong@bnu.edu.cn 地 址:北京师范大学教管楼(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楼),邮编:100875 基本信息 洪成文,安徽舒城县人。1960年9月。高中二年级被县黄梅戏剧团招收为演员学徒及演员。工作四年后自学考上铜陵师范专科学校学习英语。1983年起,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6年。1989年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留校工作至今。1997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所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外事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员。 教育背景 1993-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89-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主要经历有: 作为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管理工作,参与并负责协调申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奠定了该学科的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参与筹建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建立的(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二本学校)的全过程,并任该校的董事会成员; 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提出并参与筹建了我国教育研究界第一个重大联盟——全球顶尖教育学院联盟(亦称10佳教育学院联盟),该联盟是全球教育研究界第一个世界性高水平联盟。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第四次联盟大会在多伦多大学召开(为第四次),影响正在发挥出来。OECD 和世界银行派高级代表参会; 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参与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的前5所孔子学院; 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参与洽谈与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洽谈,北师大成为美国代表团的背景训练大本营,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作为留学生办公室负责任人,将北师大的留学生发展到历史最高(2008年,2100),留学生达到了在校生的10%有余; 协助北师大,成功申请到三项外国专家引进的“111引智项目”; 作为学术秘书,参加和参与中国大学校长耶鲁培训计划,负责学术交流秘书工作; 在教育部安排下,应澳门政府邀请,担任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长高级顾问(2009-2010年); 依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策划并实施了三次大型校长义务培训(贵州省、宁夏自治区和四川西昌市)和两次大型教师义务培训(内蒙乌兰察布市和安徽金寨、霍邱)。 出访经历 1997年10-11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管理培训班学习 1997年12月,赴越南河内参加第十五届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教育管理者大会 2000年2-3月,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考察比利时基础教育管理 2001年3月,赴华盛顿参加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2001年年会 2001年1-6月,美国匹兹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5月,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赴港、澳考察教育管理,任团长 2002年11月,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赴欧洲考察教育管理,任团长 2003年11月,赴泰国参加儿基金会泰国SDP项目考察,任副团长 2004年8月,赴耶鲁大学参加教育部中国大学校长/耶鲁大学高级研究班,任学术秘书 2005年7月,随团访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 2005年8月,随中国政府工作团参加在土耳奇伊兹弥尔市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6年5月,参加北师大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6年10月,随团访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马里兰大学 2007年3月,参加中国留学生基金委在文莱和越南举办的留学教育展 2007年4月,访问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泉市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 2007年5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在美国佛蒙特大学举办的中层干部高等教育培训 2007年8月,随中国政府工作团参加在曼谷举行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7年9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加拿大魁北克舍布鲁克大学和道森学院孔子学院成立典礼 2008年8月,参加南非曼德拉大学国际学术周的活动; 2009年4月,澳门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高级顾问; 2010年8月,参加欧洲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大会,西班牙巴塞罗拉; 2011年8月,应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2011年10月,应邀参加北海道大学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际周。 2012年2月,大学管治国际论坛:竞争力之关键,澳门大学,中国澳门; 2012年6月,教育创新:大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中国成都; 2012年8月,海峡两岸第十七届中国现代化学术论坛(实践大学),中国台湾; 2012年11月,京都大学东亚大学招生政策改革研讨会,日本京都; 2013年11月,首尔教育大学东亚全球化教育国际研讨会,韩国首尔; 社会任职 担任《世界教育信息》编委、《民办教育通讯》副主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方专家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联合国际学院董事会董事、北京国际汉语教学推广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理事以及旧金山孔子学院、魁北克孔子学院、曼彻斯特孔子学院和俄克拉荷马孔子学院的理事会的理事 曾任上海市督导室与英国文化委员会《上海学校改善与评估合作项目》顾问 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计划”教育管理咨询专家 参与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项目的评估和培训工作 2007年至2008年曾短期担任全国出国留学生研究会秘书长 曾任全国引智学会和北京引智学会常务理事和副会长 获奖情况 1998年,论文“大学圆梦与211工程”获第二届胡绳暨全国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 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2年承担的国务院学位办《“九五”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重大课题获得三等奖(为第四负责人) 2002年著作《现代教育知识论》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著作《现代教育知识论》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3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十佳部门工会主席奖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博士课程: 《高教政策与管理研究前沿》 硕士课程: 《跨文化教育管理》、 《比较高等教育》、 《专业外语》、 《教育外事政策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管理》 科研项目 1996-1998年,全国“九五”教育规划重大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顾明远教授主持)的子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知识观现代化研究》 1997-2001年,全国“九五”教育规划项目青年基金课题《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1999-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立项课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2001年,全国人大立项课题《民办学校产权及权益与保护研究》中的子课题《民办学校产权及权益保护国际比较研究》 2001年5月,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2003年,参加国务院重大战略规划课题《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钟秉林教授主持) 2003年4月,教育部港澳台办立项课题《港澳基础教育改革及校长培训需求研究》 2003年5月,教育部重大课题《入世与我国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曲恒昌教授主持)的子课题《入世与澳洲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和《入世与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2004年,主持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及北京教育委员会立项课题《北京留学生教育发展2004-2008规划课题》 2005年,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扩大首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学术成果 2009年,主持“十一五”全国教育规划项目《美国大学生就业危机及预警机制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10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采用。 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和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等。 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11部,其中《现代教育知识论》获得北京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大学圆梦与211工程”获第二届胡绳暨全国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 译丛《卓越教师专业发展译丛》(五卷本)和《英国教师教育政策:来自实践的视角》等很多地方当做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教材。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 《北京市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石嘴山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起草者和起草小组的负责人。 应邀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教育学院、普利斯顿大学汉语教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做过学术报告(英文)。 论文发表: 1.洪成文,“欧洲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及其后果”,《比较教育研究》,1992.2 2.洪成文,“加拿大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上),《中国教育报》1992年7月7日, 3.洪成文,“加拿大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下),《中国教育报》1992年7月21日 4.洪成文,“从本国实际发展本国教育”,《中国教育报》1992年4月24日 5.洪成文,“英国博士生培养的困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6 6.洪成文,“法国环境教育二十年”,《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2 7.洪成文,“英国博士生教育在低谷中徘徊”,《中国教育报》1993年2月8日 8.洪成文,“加拿大私立中小学教育之探讨”,《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2,人大复印94年5期; 9.洪成文.“中国私立学校发展一二三”,《人民论坛》,1994.6 10.洪成文,“近代科学巨匠的再生——评介《莱布尼茨和中国》”,《博览群书》1994.10 11.洪成文,“近年世界私立幼儿教育发展走势分析”,《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1 12.洪成文,“荷兰私立中小学教育——一种独特的模式”,《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1,人大复印资料95年5期; 13.洪成文,“美国大学生学习贷款借款违约者特点分析”,《比较教育研究》,1995.3 14.洪成文,“陶行知思维艺术谈”,《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4 15.程凤春,洪成文,“英国的哈佛商学院——沃里克商学院MBA”,《上海高教研究》, 1995.4 16.洪成文,“大学圆梦与211工程”,《未来与发展》1995年.1,《新华文摘》1995.5全文转刊;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95.5 17.洪成文,“美国学者论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比较教育研究》1996.5 18.洪成文,“国外文科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合作)《大连大学学报》,1996.6 19.洪成文,“我的未来大学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 20.洪成文,“英国开设新型教育学博士学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 21.洪成文,“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小学管理》,1997.6 22.洪成文,“探讨‘民办公助'的可行性”,《中小学管理》,1998.1 23.洪成文,“英德职业培训的比较与思考”,《比较教育研究》,1998.2 24.洪成文,“澳大利亚私立学校最新补助方案”,《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2 25.洪成文,“世界私立中小学教育发展与现状”,《比较教育研究》,1998.2,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98年第7期转刊 26.洪成文,“七十年代以来西班牙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外国教育研究》1998.6 27.洪成文,“九十年代罗马尼亚高等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8.6 28.洪成文,“校长职业阶梯与校长可持续性激励”,《中小学管理》,1998.6 29.合作,“面向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8 30.洪成文,“澳大利亚学校管理的深度分析”,《比较教育研究》,1999.4 31.洪成文,“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比较教育研究》,1999.5 32.洪成文,“民办教育应走阶段性发展道路”,《中小学管理》,1999.7-8 33洪成文,“中国教育:请开口说话”,《山东教育》,1999.9 34.洪成文,“莫将正规教育推向死角”,《中小学管理》,1999.9 35.洪成文,“国外大学经费筹措的主要方式”,《高等教育研究》,2000.3,被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所选刊 36.洪成文,“减负能否发引出一件大事”,《科学时报》,2000年2月24日 37.程凤春,洪成文,“90年代西方教育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38.洪成文,“美国独立学校的办学特色”,《外国教育研究》,2001.1 39.洪成文,“企业家精神与沃里克大学的崛起”,《比较教育研究》,2001.2 40.洪 成文,“规范与个性化的统一:加拿大教师专业开发督导”,《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41.洪成文,“90年代国外教育督导发展轨迹初探”,《比较教育研究》,2001.6;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2.洪成文,“加拿大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探索”,《比较教育研究》,2001.9 43.洪 成文,“美国中小学阅读和数学课的历史发展及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10 44.洪成文,“为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基础教育架起一座金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2002年校庆专刊 45.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 46.洪成文,“北欧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比较研究——寻求高校内外部需求的平衡”,《外国教育研究》,2002.6 47.合作:“教育改革在于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座谈”,《高等师范教育研究》(集体),2002.6 48.洪成文,“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认可目标、标准和程序”,《比较教育研究》,2002,9 49.洪成文,“美国私立学校法规:案例分析”,《民办教育通讯》(合作)2002.10 50.合作:“如此大学排名,标准的科学客观性何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2 51.洪成文,“师范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荷兰的案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52.洪成文,“国外私学公助实践模式的比较与思考”,《比较教育研究》,2003.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53.洪成文,“高校合并后发展的关键:资源有效配置”,《江苏高教》(合作)2003.6 54.洪成文,“向劣质博士论文说‘不'”,《科学时报》2003年9月23日 55.洪成文,“国际教师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最新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3.11 56.洪成文,“质量认证: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以欧美高教质量认证实践为参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57.洪成文,“美国教育学院质量认证体系及其特点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4.3 58.洪成文,“英国校长专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4.3 59.洪成文,“英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轨迹”,《中国民族教育》2004.3 60.李奇,洪成文,“代理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比较教育研究》(二作者)2004.4 61.洪成文,“质量认证框架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62.陈维嘉 洪成文,“耶鲁-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与借鉴——‘耶鲁-中国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总结报告”,《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63.洪成文,“质量认证: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以欧美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为参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刊 64.燕凌,洪成文,“入世后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比较教育研究》2005.2 65.洪成文,“国外体验式道德养成的实践探索”,《红旗画刊》,2005.6 66.伊广花,洪成文,“北京民办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中国教师》2005.6 67.洁安娜姆,洪成文,“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分析”(二作者),《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7期 68.刘莉芳,洪成文,“泰国高等教育的‘入世'战略对策”(二作者),《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9期 69.牛欣欣,洪成文,“入世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二作者),《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9期 70.洪成文,“素质教育讨论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国教育报》,2006.01.30 71.洪成文,张薇薇,“新西兰教育服务贸易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6.4 72.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模型的比较研究——政策主体和政策环境的视角”,《比较教育研究》,2006.6 73.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教育公平”(二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74.胡咏梅,洪成文,“教育研究合作行为的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75.洪成文,“大学引智力戒浮躁”,《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5日 76.燕凌,洪成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成功崛起——‘创业型大学'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研究》,2007.2 77.洪成文,“汉语教学推广与大学学术交流的互动”,《人民政协报》2007年2月28日 78,洪成文,李孔珍,“义务教育择校收费政策问题的双重思路”,《教育科学》2007.5 79.李孔珍,洪成文,“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募捐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07 80.洪成文,燕凌,“澳、加留学生教育政策效益分析与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81.李孔珍,洪成文,“中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与价值研究”,《教育科学》2008.5 82.胡咏梅,洪成文,“英国中小学校多元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外国教育研究》,2008.8 83.姜星海,洪成文,“校园建筑抗震的法律规定及实施:以日本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8.8 84.洪成文,“借鉴外国高校经验,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咨询”,《世界教育信息,2008.4 85.燕凌,洪成文“澳洲与北欧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特点分析”,《教育与职业》,2009.29 86.阮守华,洪成文,“论现代大学的有限经营”,《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6 87.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MIT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理工高教研究》,2009.4 88.洪成文,“大学生就业难催生‘三大趋势’”,《党政论坛》,2009.8 89.洪成文,“解决就业难靠什么”,《人民论坛》,2009.11 90.阮守华,洪成文,“震区教育重建的应对策略:一台湾9.21地震为例”,《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1 91.洪成文,“北京有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欠缺高等教育的高度”,《留学生》,2010.6 92.廖丹萍,洪成文,“基于澳门文化特质,发展澳门园本教研”,《中国教师》,2010.19 93.林天伦,洪成文,“美国公立大学发展新理念与筹资战略有效性研究:以印第安纳大学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10.5 94.王硕旺,洪成文,“德国CHE 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排名指标体系述评”,《中国高教研究》,2010.4 95.李孔珍,洪成文,“斯坦福大学募捐战略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0.1 96.洪成文,“加拿大教育质量保证的实践探索”,《上海教育》,2010.z1 97.燕凌,洪成文,“MIT的募捐之道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1.4 98.莫蕾钰,洪成文,“澳洲昆士兰科级大学筹资策略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99.牛欣欣,洪成文,“香港科技大学崛起的成功经验”,《比较教育研究》,2011.11 100.洪成文,“‘特聘教席’破解民办高校难题”,《中国教育报》,2011.09.05 101.洪成文,“大学基金是发展的‘利器’”,《中国教育报》,2011.10.17 102.洪成文,“大学须增强财政自主能力”,《中国教育报》,2011.10.31 103.洪 成文,“用智慧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中国教育报》,2011.10.17 104.洪成文,“大学培养校友忠诚度的智慧”,《中国教育报》,2011.11.21 105.洪成文,大学基金的三大效应,中国教育报,2011-12-19; 106.洪成文,外国同行如何看中国高教(发展),光明日报,2012-10-30; 107.洪成文,建设影响世界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2012-02-27; 108.洪成文,高校领导海外培训应惠及更广,中国教育报,2012-02-20; 109.洪成文,智慧应对大学生就业难,中国教育报,2012-02-16; 110.洪成文,大学如何发挥公共外交功能,中国教育报,2012-01-09; 111.李湘平,马娜,洪成文,美国大学生寄宿制管理理念及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2012(1); 112.燕凌,佟靖,洪成文,美国一流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12(1); 113.佟靖,燕凌,洪成文,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成功运作之道,高教探索,2012(3); 114.李湘萍,洪成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协会:历史、结构及功能,高等教育研究,2012(8); 115.莫蕾钰,洪成文,我国教育知识动员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煤炭高等教育,2012(4); 116.洪成文,胡咏梅,英国卡迪夫大学筹资策略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2(7); 117.洪成文,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策略,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新华文摘摘要刊登; 118.伍宸,洪成文,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119.伍宸,洪成文,大学排行榜价值取向研究——基于价值哲学的解释,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120.洪成文,李湘萍,燕凌,国际领袖型人才的培养:大学领导人的视角,北京教育(高教),2013(1); 121.刘慧珍,洪成文,高校教师发展:教师需求与政策支持——基于实证调查的政策师且兴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3(1); 122.洪成文,李湘萍,建设充满自信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途径及效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得,中国高教研究,2013(2); 123.洪成文,李湘萍,建设充满自信的首都高等教育,北京教育(高教),2013(2); 124.伍宸,洪成文,异地高考制度风险分析及规避机制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 125.洪成文,伍宸,“最难就业季”的政府职能及对策——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重庆高教研究,2013(5); 126.伍宸,洪成文,现代大学人事制度价值基础研究——机遇主客体价值关系认识论,中国高教研究,2013,(6), 127.燕凌,洪成文,筹资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教育与职业,2013(5); 128.洪成文,刘慧珍,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 蓝图、指标及实现途径——兼论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国梦,中国高教研究,2013(7); 129.伍宸,洪成文,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机遇发展经济学视角,现代教育管理,2013(7); 130.洪成文,发挥高校公共外交事业潜能,光明日报,2013-04-17; ……
李怀强2016/6/21 19:26:03
工作总结 李怀强 本人承担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相关提供资讯、设计教学活动等工作,为全国高校教师服务。本人热爱教学工作,责任心强,有服务和奉献精神,对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和教育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领导下,半年来本人发布教育和教学相关资讯242篇,资源71篇,为高校网络研修社区推荐优秀内容(作业211篇、资讯18篇、资源26篇、活动85个并能积极关注学员回复参与情况引导学员交流);组织在线活动近30个,组织线下活动(同校)2次;组建协作组(课程/本校)5个;发表心语224条(起名“心语空间”被网络培训中心采纳);发布日志:38个;加入协作组14个。 本人建设并管理的“教师在线学习中心”是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整合国家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使用在线培训的形式,组织我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目前我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已经开设在线培训课程84门,公开选修专题课程30门,网络公开课程10门,全年有100多期公益讲座, 2015年我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参训人数达到339人,报名课程数340门,有23人次获得培训证书。还有为数众多的老师参加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组织的全年100多期免费公益讲座。 本人协助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35名教师作品获校赛奖励,其中魏岚老师的作品获全国二等奖。 为尽快普及微课知识,掌握微课制作技术,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提高我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丰富我校微课程资源。本人协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于2015年12月30日-31日举办了微课制作技术线下活动,并邀请了开发此套微课制作系统技术员担任培训主讲。中心全体教师及我校其他教学院系共30多位教师和参加我校第一届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十多名参赛学生参加了此次培训。线下活动从微课制作技术、微课制作系统功能、录制技巧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并就微课制作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互动。通过此次培训,使参加线下活动的老师们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了微课制作软件的使用及微课制作技术原理,并且通过现场的观摩和实操,使老师们初步掌握了微课制作技术。相信通过此次线下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短短一年时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一举走在了我省高校教师发展的前列。今后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获取帮助,更多的推荐优质内容,加大对作业、资讯、资源、活动、协作组等设计和推荐;发布在线活动后积极关注学员回复参与情况,引导学员交流;组织线下活动后,注意提交活动的照片、音视频、日志等相关资料。 提供与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链接,及时通过各种活动报道、专题探索、经验分享等及时传送给各位教师,融入我校“全面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水平”的工作部署中, 二是巩固本科教学基础优势,联系我校教授名师通过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平台面向全国开设基础课视频,把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扩大我校在全国的影响,加强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教师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培训。 三是规范“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通过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平台调整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助力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做好传统学科更新升级。 四是坚持合作共享,进一步完善网培体系,形成合力,协作共赢,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平台面向全国聘请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到我校讲学,把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我校教育资源。 五是继续组织好我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泛在化。 六是根据教师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筑好工作平台,创新网络培训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构筑新的培训体系。 七是为“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课程的开发、运行提供辅助支持,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资源得到了教师高度认可,网络培训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今后将在教育部指导和支持下,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教师开展渠道多元化的帮助,全面系统的支持教师,助力网络培训发展。

TA的资源详细

在线教育的七大特点

参加人数:220 发布者:杨晓妹 时间:2016年09月19日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悄悄向我们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与新的工业革命遥相呼应,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也在向我们逼近。这场以网络教育2.0为标志的教育,有可能不亚于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冲击。

  在线教育2.0特点分析:

  第一,教育游戏化。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为了扩大游戏的吸引力,他们对人类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并运用到游戏中去。例如,如果一个游戏无法连续45秒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要进一步改进。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一堂课45分钟,学生到后面完全走神了。因此,网络教育2.0的课一般都是十来分钟,每次仅介绍一两个概念,让听课者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上图文并茂,趣味性很强,跳出了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一个老师配上几个PPT的单调方式。网络教育2.0还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游戏对参与者进行激励,如对完成了多少课程的给网络勋章等。试验证明,给勋章的课程,有更多的学生去选,学得也比较好。

  第二,满十分过关。更重要的是,网络教育2.0引入了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方式:随堂考试,满十分过关。以往的教育方式都是一个学期上下来,期中及期末各考一次试,只要考试及格,60分以上就可以下学期的课。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病。首先,考试中学生得到60分,甚至是90分,丢掉的那40分、10分很可能是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没有完全弄懂。勉强通过后,下学期很可能这没有弄懂的概念就成了拦路虎,几个学期下来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跟不上队了。而网络教育2.0的方式,是要求学生学完一个概念后,马上在线上考试,就跟打电子游戏一样,不把一重天的妖怪全部打死,不能上升到下一重天。在网络的考试中,不把题全部做对,不准学习下一课。由于网上教育有可以反复观看的优势,学生可以再看一遍,再考一次,直到完全搞懂为止。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学得更扎实,不会有人掉队。随堂考试,满十分过关,是网络教育2.0的特色之一。

  第三,个性化学习。网络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同,网络教育2.0采用了大量数据分析的方式。学生在网络上看视频、做题。老师在后台查看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蓝色”代表这个学生正在学校,“绿色”代表该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红色”则代表这个学生在这一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过不了关。

  这样老师就利用教学评估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通过网络的后台,可以准确跟踪不同的学生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网上看学习视频、做作业,在什么地方被卡住。这种方式能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改进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的情况,有不同的进度,也可以有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难度,学生可依照自己的步调、节奏来学习,不再被贴上“好生”与“差生”、“慢生”与“快生”的标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曾说:“传统的教学法是非人性化的教学,30个孩子不许讲话,不许相互配合,一个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得不按同一个步调教30个学生。”他称此为“监狱型学校”。

  第四,反转式教学法。在传统的学校中,学生在校听课,回家做家庭作业。而在网络教育2.0中,因课程全在网络上,采取的是反转式教学。学生们可在家中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到学校来写作业,老师答疑解惑,与同学们交流。这样老师就能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对遇到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与对课程内容提出创新问题的学生深入讨论。据报道,台湾新竹交通大学采取了让学生先看视频上老师录制的课堂教学,到教室来直接与老师进行讨论的方法。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地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第五,优化教育资源普及化。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的稀缺性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而网络教育恰好能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得以共享。网络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即使是在遥远的乡村学校,只要接入网络,有一定的硬件条件,就可以听全国乃至全世界几个最优秀的老师讲最好的课。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教育不但能够让最好的老师来讲课,而且还可以跳出传统的由一个老师来讲一门课的方式。由于网络课程有众多的学生听课,就可以做精、做深,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专业团队来负责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可以有多个教师参与一门课的讲授。

  一门课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老师用不同方法来上,由学生自己选择试听谁的课。由于市场足够大,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一门课的准备之中。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吴教授是该校讲课最优秀的老师。每年都有300~400名学生选修他的课。而当他把他这门课放到自己开办的Coursera网络教育公司后,一年内在世界范围内有10万名学生选修了他的这门课。他说,按原来的方式,他要250年才能教出这么多学生。

  第六,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自学习组织。网络教育2.0与传统视频公开课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学生不仅能在网上上课,还可以线下参与讨论。学生并没有脱离学校,而是在学校里更多地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讨论。这样的参与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已经成了未来教育的大趋势。

  学生中“兵教兵”能起多大作用?近年来印度教授苏伽特.米特拉(SugataMitra)曾做了一系列有名的“墙中洞”实验。他在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村庄的墙上挂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后让孩子们自由使用,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老师的干预与指导。苏伽特?米特拉教授描述了其中一次实验的情景,第一个13岁的孩子来到机器前,动了一个触摸板,发现屏幕出现了一些变化,过了2分钟,他才明白是自己的操作使画面发生了变化,8分钟后他已经会上网了。后来他将村子里的孩子们带到电脑前,教他们上网。到夜幕降临时,已经有70个孩子会简单上网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玩电脑方面,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能干得多。这些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比拼出来的。

  学生的自学习组织,不但可以在周边、在学校形成学习小组,还可以在网上形成巨大的学习互助社区。上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吴教授把自己的课程挂到网上后,全球有10万人在选修他的课,这10万人在网上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群体,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有任何问题,在网络群体中发一个帖子,评价22分钟后,就会有人给你回复。因为这10万人中什么能人都有。这种巨大的学习社区能起的作用是传统的学校课堂完全起不到的。

  第七,教师作用的变化。在推广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可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讲课只需很少的优秀教师。登录上机后,原则上可以服务无穷的人群。其他的老师岂不失业了吗?从目前实践的情况看,如网络教育2.0更为普及,未来大部分教师可能不再讲课,而更像是一名导师或教练,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研究工作。还有人担心,通过网络教育,老师面授的机会少了,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少了。实际上,现在大学中本科生很多是在上大课,很难有很多机会接触老师。把听课放在网络上,学生老师到课堂来,以交流为主,反而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照、更多的启发。

  强国必先强教育。网络教育2.0掀起的革命刚刚开始,即使在美国也是近年的事。但它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以及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都不能低估。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新机遇,抢入这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领域。

  【来源】本文来源搜狐公众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王雅颖2017/9/19 9:58:49
强国必先强教育。对于教师尔而言,在线教育确实能够起到辅助,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回复

姜蕾2017/1/3 9:51:06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为了扩大游戏的吸引力,他们对人类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并运用到游戏中去。例如,如果一个游戏无法连续45秒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要进一步改进。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一堂课45分钟...

回复

欧阳军2016/12/30 21:33:31
很有参考价值,谢谢分享。

回复

胡展度2016/12/30 10:35:29
强国必先强教育。网络教育2.0掀起的革命刚刚开始,即使在美国也是近年的事。但它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以及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都不能低估。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新机遇,抢入这个有巨大发...

回复

< 上一页1234567...5556下一页 > 共 224 条 跳到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