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梁竹青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6:04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崔宇明2017/9/20 9:19:53
吴戈、李伟俩是俺亲学生
石婧2017/4/11 10:26:16
太棒了,才貌双全

TA的资源详细

从知识嫁接理论看教学设计

参加人数:222 发布者:张晓利 时间:2017年06月29日
      笔者提出的知识嫁接理论把个体知识比喻为一棵榕树,榕树的根部为知识的一级结构,榕树的主干为知识的二级结构,榕树的树冠为知识的三级结构。教育过程是对知识树进行嫁接的过程,教育技术就是知识嫁接技术。

      今天我在思考如何设计13级研究生新生的教学设计课时,又想起了这一理论。我重读了自己的这篇论文,自己也感到奇怪,当时是怎样写出一篇这样具有高度概括性与思辨性的论文的?如果让我现在来写,恐怕就写不出来了。

      暑假期间我给教育硕士和前来进修的老师上了三天的教学设计课,当时我面对的是有一定乃至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缺少的只是理论而已。从知识嫁接学说来看,他们的知识树根部是发达的,缺少的只是二级结构的理性知识。于是我采取了提问、启发为主的授课方式,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日常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为阐释性的理论,使他们原来的一级结构的知识上升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知识。从课堂效果和课后反映来看,这一策略是成功的。

      秋季学期开学后,我又要给没有教学经验的新生上教学设计课了。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对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讲教学设计效果总不大理想。讲太多理论吧,他们只是记住了一些名词和术语,对理论很难真正理解;讲多一点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吧,他们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很难像有经验的教育硕士一样产生强烈共鸣。让他们自己自学、自己讲课吧,往往又流于简单和应付,总在一些表面的概念上打转转。我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教学方法。

      今天重温知识嫁接理论,我忽然意识到,他们是一批根部、枝干和树冠都不太发达的小树,对他们的教学一方面要多给一些实践机会,以扩充关于教学的一级结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他们嫁接一些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步骤、思路和线索,使他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有一个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设计的依据和支架。也就是说,既要给他们的知识树进行根部的浇水、施肥,又要对他们的枝干进行一定的“嫁接”,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教学设计的理念、框架、步骤和基本策略等。对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要采取讲授、协作、探究、自学、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奏效。 
  
  来源:E之家社区网站(转自竹立的BLOG)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张松林2017/8/24 8:58:59
不错,学习了

回复

汪为聪2017/8/6 10:47:06
既要给他们的知识树进行根部的浇水、施肥,又要对他们的枝干进行一定的“嫁接”,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教学设计的理念、框架、步骤和基本策略等。对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要采取讲授、协作、探究、自学、案例分析...

回复

杨欣茹2017/7/6 14:49:51
知识嫁接理论强调要给他们的知识树进行根部的浇水、施肥,又要对他们的枝干进行一定的“嫁接”,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教学设计的理念、框架、步骤和基本策略等。对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要采取讲授、协作、探究、...

回复

于亚婷2017/7/6 12:36:42
教学一方面要多一些实践机会,扩充关于教学的一级结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他们嫁接一些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步骤、思路和线索,使他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有一个可以引导设计的依据和支架。

回复

< 上一页1234567...1112下一页 > 共 4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