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杨晓妹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6:14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赵治巨2017/4/17 3:53:47
杨老师您好,我也是邢台学院的教师,化生学院的,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
马成有2016/9/22 15:08:11
杨老师好! 马成有向您问候! 祝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合家欢乐!生活幸福!

TA的资源详细

“小班研讨课”的4种不同模式

参加人数:448 发布者:李雷 时间:2016年02月23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班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直接影响班级教学过程并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设立更加个性化的小班研讨课。

  小班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与传统的大班课堂相比,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模式已被斯坦福大学等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教学中广泛采用。

  有学者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教师、学生的深度访谈,课题组发现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不同课程的小班研讨模式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程度,可以归纳为“补习班”“汇报班”“讨论班”“提高班”四种模式。

  “补习班”模式的重点在于针对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一些教师认为,小班课仍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不应引进过多的专业前沿知识,一些补习班模式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这类模式下的有些课程是对大班课的重复,有些则变成了“习题课”。

  “汇报班”模式是调研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一般每次课由1~2名同学做报告,内容多由授课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己准备。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汇报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以及对报告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对教师的引导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种模式在有的课堂起到了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在部分院系,小班课的汇报与大班授课内容没有明显的关联;有些课堂由于缺乏教师的讨论引领,未参与汇报的大多数同学还是在担当“听众”的角色,实施效果欠佳。

  “讨论班”模式通常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把握讨论的方向,并适时给予补充和拓展。同时,教师能够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在调研中发现,只有部分学院的小班课堂做到了“研讨式教学”。不少学生也表示他们很喜欢这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的方式,能够帮助自己深入地理解教学知识。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和准确把握讨论的方向要求较高。

  “提高班”模式是指小班的课程内容围绕学科领域内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这类课程往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能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学习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过度拔高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小班中,这几种模式可能是共存的,但每个小班又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模式的共存体现了学习从浅到深的递进层次和循环过程,一个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融合四种不同的模式。


  下文以北京大学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_大班授课_小班研讨_教学模式效果研究_朱红点击下载

评论

叶春茂2017/2/24 16:15:28
谢谢分享!认真学习!

回复

李翔凌2017/2/24 8:05:14
学习了,摸索中!

回复

张晓艳2017/2/23 20:15:07
感谢分享!

回复

赵美丽2017/2/23 15:53:02
感谢分享。

回复

< 上一页1234567...121122下一页 > 共 485 条 跳到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