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承如何继传统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对分课堂简明易用、可操作性强,全面、系统地贯彻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理念之间取得了平衡,在具有威权特点的东方教育和强调自主学习的西方教育之间取得了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走极端的中庸思想,适合中国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
对分课堂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理据性,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的核心要素。对分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选择、去探索,创造性(Creativity)行为显著增多。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先进行书面表达,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Communication),在密切的合作学习中,学会理解、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沟通与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的基础。对分课堂全面地贯彻了国际教育界推崇的4C目标(增加文化理解与传承后,形成了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最新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s模型),为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而极具操作性的落地方案。
对分课堂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商等社会性能力。传统课堂,学生基本独自学习,交互有限。对分课堂把合作与交流列入常规的学习流程,学生有很多时间要互相倾听,自我表达。小组活动给独生子女带来机会,锻炼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进了集体归属感,消除了孤独感,增加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