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公布《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线路图确定。每一项改革点都直指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一场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的教育综合改革”箭在弦上。
重点建设2-3所高水平大学 建立高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重点建设2~3所国内高水平大学,7~10所特色骨干大学,10所左右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2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启动“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发展与我省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依据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及高考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继续实施“重点学科提升计划”,构建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学科群。
扩大高校自主权 打破经费“大锅饭”
重点加强航空经济、空间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现代物流、旅游与会展、健康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新兴服务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
扩大和落实高校自主权,高校可依法自主设置专业。支持高校自主管理使用学校财产经费,新增经费继续向基本支出倾斜,提高基本支出经费比例,降低专项经费比例,扩大学校对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自主权。支持高校依规自主公开招聘教职工,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申报副教授评审权。依法保障民办高校权益,支持民办高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激发民办高校办学活力。支持高校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深化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学习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推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同时,完善省属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打破按编制核拨经费的办法,实行按学生数量、毕业生质量等反映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度因素拨款的新方式,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增强高校的竞争意识,引导高校科学确定办学规模、提升内涵发展质量。
城乡区域校际均衡发展
调整优化本科院校区域布局,支持省属本科院校与本科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应用技术类型二级学院。新增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向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倾斜。
此外,在招生计划上,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探索有效途径、采取有效措施,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
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重点建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高校依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对口招生、单独招生适度提高面向中高职学生的本科招生数量;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分配方式,防止高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招;研究生招生选拔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考试。
完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完善本专科生“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鼓励普通高校招收更多残疾学生,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覆盖面,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本文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编辑知高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