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社区 > 辅导员工作坊 > 梁竹青的主页

留言板

发表

李迎迎2021/3/2 13:56:04
评职 论文 参编 13401165826同微
崔宇明2017/9/20 9:19:53
吴戈、李伟俩是俺亲学生
石婧2017/4/11 10:26:16
太棒了,才貌双全

资讯

西南科技大学打造思政教育“两支队伍”:让理论从“本本”中走出来

点击数:3772 评论数:4 发布者: 吕莹 时间:2017年03月01日

  ■聚焦高校思政教育

  “大家看,朱德当年就是从这儿走出去的。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军阀,再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探索史’呀!”在四川省仪陇县朱德故居,张嘉友饱含深情的讲述深深感染了学生,大家紧紧跟着队伍,生怕听漏了一句。

  这是寒假期间,西南科技大学的一节中国近现代史实践课。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历史,从2007年开始,该校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张嘉友利用周末、寒暑假,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的现场。

  说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人的印象就是“老师不好教,学生不爱听”。“很多老师上思政课,用旧案例阐释新理论,或者只有理论、没有案例,甚至理论都没有吃透,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怎么能喜欢?”在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万和看来,要让理论从“本本”中走出来,关键是教师肚子里要有“货”。

  张嘉友的实践课,正是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思政教育“两支队伍”建设的成果。一方面,让专业思政课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鼓励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开辟“第二课堂”;另一方面,聘请其他学院教师、辅导员,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发挥其学科特长,让思政课更加精细、专业。

  每年,西南科大都会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年度热点时政话题,列出时政专题学习目录。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专题学习教学团。既解决了专业思政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让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鲜活。

  此外,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周边乡村开办了流动党校,把思政课程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让青年教师打头阵,去调研,去讲课。“什么时候,我们的课老百姓都爱听了,就说明‘料足了’。”黎万和说,如此“磨”出来的思政课,才能真正有血、有肉、有温度,让枯燥的理论闪闪发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8日第1版版名:要闻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评论

梁竹青2017-03-21 09:09:27
教育从实践出发,需要因人而宜。

回复

赵海霞2017-03-06 11:26:46
现在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主动学习。

回复

赵莉莉2017-03-01 15:05:45
思政课程能做到“有料”爱听,确实需要老师下很大的功夫

回复

邓亚玲2017-03-01 09:34:12
无论是哪门课程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将历史知识从课堂搬到历史发生现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回复

< 上一页1下一页 >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