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了相关热点问题。
“双一流”是全新计划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双一流”成了教育领域一大热词。
“双一流”会是“985”“211”的翻版吗?陈宝生解释道:“‘双一流’的定性就是8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它既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双一流’是一个全新的计划,是要在新的历史潮流下,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事业推向前进。”
具体到“双一流”的遴选,陈宝生说:“可以用4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在遴选中,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只要有本事、有条件,我们就会同等对待;通过专家委员会的第三方评估,拿出初步名单之后,政府再根据服务国家战略来比选确定;此外,‘双一流’不是终身制的,一个周期完结,如果不行,就要让位。我们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陈宝生认为,原因在于思政课的“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够时尚。
陈宝生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要做到4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感受到党的基本理论是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二是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让他们成为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和授课方式,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运用好网络阵地,给大学生源源不断输送养料。
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职业教育每年输出近千万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又存在着急迫的改革需求。比如,社会观念上,大家还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教育教学上,学校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等。
对此,陈宝生表示,第一,要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加快培养适合“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人才;第二,要依据脱贫攻坚规划,让每一个贫困家庭能培养出一个人,掌握一门技能,带动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第三,要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第四,要促进校企合作,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促使企业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第五,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既懂教学,又懂操作;第六,要修订职业教育法,引导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职业教育当做人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第七,要改革考试升学制度,搭建起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转换的“立交桥”。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鲁班。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智力保障。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这是教育的历史任务。”陈宝生说。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丁雅诵)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